以太坊挖矿信息
以太坊是一个平台和编程语言,可让开发人员构建和启动下一代分布式应用程序。以太坊可用于编程、去中心化、保护和交易任何事物:投票、域名、金融交易所、众筹、公司治理、合约和大多数协议、知识产权以及得益于硬件集成的智能资产。
以太坊将采用混合安全协议,早期使用工作量证明(POW)来分配以太币,之后将改用权益证明(POS)。自推出以来,每年将有 0.26x,即 60102216 * 0.26 = 15626576 个以太币被矿工挖出。改用 POS 后,以太币的年产量将减少。
以太坊的背景
比特币开创了去中心化加密货币的先河,五年多的时间充分检验了区块链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比特币的区块链其实就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如果在它上面加上一个符号——比特币,并规定一套协议,让这个符号可以在数据库上安全地转移,而不需要信任第三方,这些特点结合起来就完美地构建了一个货币传输系统——比特币网络。
不过,比特币并非完美无缺,其不足之一就是协议的可扩展性。比如,比特币网络中只有一个符号——比特币,用户无法自定义其他符号。这些符号可以代表公司股票或债务凭证等,从而丧失了部分功能。此外,比特币协议采用基于堆栈的脚本语言,虽然这种语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实现了多重签名等功能,但不足以构建更高级的应用,比如去中心化交易所。以太坊旨在解决比特币可扩展性不足的问题。
以太坊开启“区块链2.0时代”
区块链技术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最早出现在中本聪 2008 年的白皮书《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中。原书中讨论了区块链技术的更普遍用途,但直到几年后,区块链技术才作为一个通用术语出现。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架构,其中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执行并记录相同的交易,这些交易被分组为区块。每次只能添加一个区块,每个区块都有数学证明,证明新区块与之前的区块顺序一致。通过这种方式,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与整个网络保持一致。个人用户与账本的交互(交易)受到加密技术的安全保护。以数学方式实施并编码到协议中的经济激励,激励节点维护和验证网络。
在比特币中,分布式数据库被设想为账户余额表、账本,交易是比特币的转移,以实现个人之间无需信任的金融活动。但随着比特币吸引了越来越多开发者和技术人员的关注,新项目开始将比特币网络用于转移有价值的代币以外的目的。其中许多项目都采取了“代币”的形式——独立的区块链,拥有自己的加密货币,基于原始比特币协议并添加了新特性或功能。2013 年末,以太坊发明者 Vitalik Buterin(被业内人士尊称为“V 神”)建议,可以重新编程以运行任意复杂操作的单个区块链应该包含其他程序。
2014年,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Gavin Wood和Jeffrey Wilcke开始研究新一代区块链,试图实现一个完全无需信任的智能合约平台。
我亲眼见证过以太坊的巅峰时期,从行情图上可以看到,2018年初以太坊曾高达1506美元。这是因为当时有数以万计的项目依赖以太坊发币(也就是ICO热潮时期),所有使用以太坊智能合约发行的币都被称为“山寨币”。可以说,没有以太坊的诞生,就不会有成千上万的区块链项目,所以以太坊真正迎来了“区块链2.0时代”。
基于以太坊开发的代表性区块链项目有VeChain(VET)、Augur(REP)、Zilliqa(ZIL)、LoopringCoin V2(LRC)等。
以太坊的工作原理
以太坊是一个提供各种模块供用户构建应用的平台。如果说构建应用就像盖房子,那么以太坊则提供了墙体、屋顶、地板等模块,用户只需要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就可以了,因此在以太坊上构建应用的成本和速度都大大提升。具体来说,以太坊采用图灵完备的脚本语言(以太坊虚拟机代码,简称EVM语言)来构建应用,类似于汇编语言,我们知道直接用汇编语言编程非常痛苦,但在以太坊上编程并不需要直接使用EVM语言,而是使用C、Python、Lisp等高级语言,再通过编译器转换成EVM语言。
上面说的平台上的应用其实都是合约,合约是以太坊的核心。合约是生活在以太坊系统中的自动代理,它有自己的以太坊地址,当用户向合约地址发送交易时,合约就被激活。然后合约会根据交易中的附加信息,运行自己的代码,最终返回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可能是从合约地址发送过来的另一笔交易。需要指出的是,以太坊中的交易并不只是发送以太坊,还可以嵌入很多附加信息。如果将交易发送给合约,那么这些信息就非常重要,因为合约会利用这些信息完成自己的业务逻辑。
合约所能提供的业务几乎是无穷无尽的,它的极限就是你的想象力,因为图灵完备的语言为用户提供了完全的自由来构建各种应用。白皮书中给出了几个例子,比如储蓄账户和用户定义的子货币。
以太坊的技术原理
以太坊融合了许多比特币用户熟悉的功能和技术,同时也进行了许多修改和创新。比特币区块链纯粹是交易列表,而以太坊的基本单位是账户。以太坊区块链跟踪每个账户的状态,以太坊区块链上的所有状态转换都是账户之间的价值和信息转移。账户分为两类:
外部拥有账户(EOA),由私人密码控制的合约账户,由其合约代码控制,只能由外部账户“激活”
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两者之间的基本区别在于外部账户由人类用户控制——因为他们控制着控制外部账户的私钥。另一方面,合约账户则由内部代码控制。如果它们被人类用户“控制”,那是因为它们被编程为由具有特定地址的外部账户控制,而该地址又由持有控制外部账户的私钥的人控制。流行术语“智能合约”指的是合约账户中的代码——当交易发送到该账户时运行的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在区块链中部署代码来创建新合约。
合约账户只会在外部账户发出指令时才会执行相应的操作。因此,合约账户不可能自发地进行诸如任意数字生成或应用程序接口调用之类的操作——它只会在外部账户提示时才会做这些事情。这是因为以太坊要求节点与计算结果保持一致,这需要严格的确定性执行。
与比特币一样,以太坊用户必须向网络支付少量交易费。这可以保护以太坊区块链免受无关紧要或恶意计算任务的干扰,例如分布式拒绝服务 (DDoS) 攻击或无限循环。交易的发送者必须为激活的“流程”的每个步骤付费,包括计算和内存存储。费用以以太坊自己的价值代币以太币支付。
交易费用由节点收取,这些节点支持网络。这些“矿工”是以太坊网络中的节点,负责收集、传播、确认和执行交易。矿工将交易(包括对许多以太坊区块链中账户“状态”的更新)分组为称为“区块”的组,矿工们竞相将他们的区块添加到下一个区块链。矿工每成功挖掘一个区块都会获得以太币奖励。这为人们向以太坊网络贡献硬件和电力提供了经济激励。
与比特币网络一样,矿工的任务是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以便成功“挖掘”一个区块。这被称为“工作量证明”。如果一个计算问题需要比验证解决方案多几个数量级的资源来求解算法,那么它就是工作量证明的绝佳候选。为了防止比特币网络因专用硬件(如 ASIC)而出现的集中化,以太坊选择了难以存储的计算问题。如果问题需要内存和 CPU,那么理想的硬件实际上是一台普通计算机。这使得以太坊的工作量证明能够抵抗 ASIC,从而实现比比特币等区块链更分散、更安全的分布,因为比特币等区块链的挖矿由专用硬件控制。
以太坊分叉币
以太坊经典(ETC)、以太坊零(ETZ)、以太坊宇宙(ETU)、以太坊云(ETY),建议持有这些币但是心脏不好的人不要点进去看行情……